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,经济研究的重要工具
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是由国家统计局建立的一个微观数据库,主要统计中国大陆地区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(2011年起为2000万元以上)的工业企业。这些企业包括国有企业、集体企业、股份合作企业、联营企业、有限责任公司、股份有限公司、私营企业、其他内资企业、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。数据库的统计变量涵盖企业基本情况、财务情况以及生产销售情况等多个方面。
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优势在于其覆盖范围广泛,能够提供全面的企业信息,是学术界和商业界研究中国企业行为和绩效的重要工具。该数据库也存在一些问题,如样本匹配混乱、变量大小异常、测度误差明显和变量定义模糊等,这些问题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。
如果您需要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,可以访问北京大学图书馆等机构提供的访问地址和账户密码,获取相关数据
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:经济研究的重要工具
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,工业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。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分析工业企业的发展状况,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应运而生。本文将介绍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背景、特点以及其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。
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是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,旨在为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提供全面、权威的企业层面数据。该数据库的统计对象为规模以上工业法人企业,包括全部国有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法人企业。数据库的统计范围与《中国统计年鉴》的工业部分和《中国工业统计年鉴》中的覆盖范围一致,但区别在于它提供的是企业层面的原始数据。
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具有以下特点:
样本量大:数据库共收录了中国30多万家工业企业,占中国工业总产值的95%左右。
覆盖范围广:覆盖了中国工业40多个大类、90多个中类、600多个小类。
变量丰富:每个企业提供超过上百个变量,包括企业基本情况、财务数据、生产销售情况等。
时间跨度长:数据库最早建立于1998年,目前已更新至最新年份。
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,主要包括:
产业组织理论:研究企业规模、市场结构、竞争格局等。
企业理论:分析企业行为、投资、借贷、研发等。
公司金融:研究企业融资、投资、股票市场等。
转型经济学:探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企业行为和产业政策。
国际贸易:分析企业出口、进口、国际竞争力等。
劳动经济学:研究企业用工、工资、福利等。
区域经济学:分析地区产业发展、区域经济差异等。
数据清洗:去除重复数据、缺失数据、异常值等。
数据转换: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、归一化等处理。
统计分析:运用描述性统计、推断性统计等方法分析数据。
计量经济学模型:构建回归模型、面板数据模型等,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。
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作为经济研究的重要工具,为学者们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。随着数据库的不断更新和完善,其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。未来,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有望在以下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:
深化产业政策研究: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提供数据支持。
促进企业创新发展:为企业提供市场分析、竞争情报等。
推动区域协调发展: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。
总之,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在推动经济研究、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。随着数据库的不断完善和普及,其应用价值将得到进一步发挥。